close
讀過高更的生長背景,知道他為了藝術創作拋家棄子,他的身體裡也流著流浪的血液,這樣的人注定孤獨漂泊。人海雖無浪,但偶爾也會遇見相似的帆,我們就來看看還有誰能聽得見漂浪靈魂的無聲吶喊。
【畢莎羅】
畢莎羅出生在1830年,比高更年長18歲;他的童年在異域南美的海洋風景中渡過,此後,在他的繪畫中,也不斷出現熱帶的椰子樹、土著男女。畢莎羅在印象派初成立的1874年認識了高更,也帶領高更進入廣袤的藝術世界。畢莎羅在1880年成為無政府主義者,提倡以和平與自由意志對抗統治者的壓迫與箝制。許多因素讓畢莎羅與高更成為創作上的好友,也成為思想信仰上得以交流的夥伴。
〈市集菜園〉1879
1879年高更的作品〈市集菜園〉完全像畢莎羅的風格,淺綠帶暗灰的色調、紅瓦屋頂和灰藍色的天空,這是高更「畢莎羅時期」的作品。這個時期,兩人的書信往返和對時政、藝術的討論,畢莎羅也促使了高更進一步地走向對自己的反省和質疑。
〈畢莎羅畫高更 高更畫畢莎羅〉1880
【梵谷】
1886年,高更在巴黎與梵谷相遇,此時兩人都陷於生活最低潮、幾近絕望的時刻,兩個人的相遇卻迸現出驚人的火花。1888年開始,在布列塔尼的高更與在阿爾的梵谷通信頻繁,把彼此當作創作上最能瞭解自己的知己,更甚時也一起過著同居生活;但這麼濃烈的感情下,兩個創作的心靈缺乏面對自我的孤獨時刻。兩人終至爭吵、甚至使得梵谷自殘。梵谷用短短兩年時間激發淬煉出生命最美的精華,高更卻是用更大的平靜與耐心去回歸原始,找到另一種生命美學。
〈梵谷獻給高更的自畫像〉1888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