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21002.jpg 
我一向愛好藝術與佛法。把美術創作當作為集中精神的禪修,待心有所悟,便又推展了繪畫的領域。如是心與手交替運作,輾轉前行,追尋生命中的美與真。如同古代的修行人,我在尋找一棵心靈中的菩提樹。

二十多年前,因面臨親人病與死的衝激,痛感生命無常與苦,開始畫觀音菩薩以穩定心神。毛筆落在宣紙上婉延變化,就像生命飄蕩旅程,而浮現其中的觀音慈顏,予我莫大安慰。長期畫白描觀音,也不斷抄寫<心經>。與觀音對應而同質、<心經>中的觀自在菩薩,更引領我走向智慧層面的佛法追尋。

上世紀90年代始,我踏上印度、尼泊爾及亞洲各區,探訪佛蹟與佛法流佈面貌。與過去閉門閱讀不同,旅行使佛教文化鮮活展現在陽光、土地、河流及樹林之中。大自然拉近兩千五百年的歷史距離,使人似乎能親自感受到古聖人及聖弟子的體溫和臨在。1995年始,我開始把這份旅行探訪的感動畫成一系列<大樹之歌>佛傳油畫。期望藉重視自然外光的油畫技巧,使佛陀一生事蹟走出玄奧幽遠的想像,來到觀者眼前。引西歐油畫形式表現佛傳,在亞洲佛教文化算是一項新嘗試,期望有更多藝術家投入創作。

生活在現代都市裡,彷彿到處都是喧囂吵攘的工程和忙碌爭競的生活,不少人因此罹患焦躁或得了憂鬱症。與其歸罪於外在環境,並不能脫離因躁鬱而生的痛苦。一位醫生甚至為我的朋友開了「靜、淨、敬」三字藥方,要他從心靈的寧靜中找到身心病苦的解藥。多年來我依靠對繪畫和手藝的愛好,總能一再抵達專注和忘我的寧靜地。藉此「手藝禪」脫落煩苦,感受到一份心性上本有的寧靜和柔軟 – 這也是佛陀想要引導世人認識、體証的解脫境界罷。

寧靜出於智慧,柔軟出於慈悲。希望藉己之經驗引導現代人在喧鬧吵攘的生活裡,為自己打造一處「心靈角落」,得以寧靜自心。於此瞭解菩提樹本不在他鄉異國,就藏在自己心中。

文 / 奚淞


在台灣藝壇與文壇皆享有重要地位的「手藝人」奚淞老師,將於3/12~14於台北中山堂舉辦近年來最豐富的一次展覽「尋找一棵菩提樹」,
邀請你一起走進古蹟中山堂,細細品味作品充滿能量的奚淞。展覽作品將包括奚淞所畫的白描觀音<自在容顏三聯作 - 智慧、慈悲、甘露>,油畫佛傳<心靈四季>、<平淡光陰靜物組畫>、以及描繪佛陀坐在菩提樹下沉思的<光與落葉>...等精采作品。現場將原味複製奚淞居家概念之生活心靈角落,他也將首度公開白描觀音獨特技法,歡迎民眾前往參觀。
  
  -
展覽訊息http://www.trend.org/event/2010xisong/signup/index.html
  - 認識奚淞:http://www.trend.org/2010xison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ENDFOUND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