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轟動兩岸的藝文大事,莫過於目前典藏於浙江省博物館的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作品〈富春山居圖卷〉(剩山圖)來台與遺失的另一半─故宮館藏〈富春山居圖卷〉(無用師卷)合璧展出:山水合璧─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。光是聽到「合璧展出」,就讓人隱約感覺這兩幅圖卷的背後,一定有過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,才會讓圖卷一分為二,分隔兩天涯。現在讓我們一起搭上時光機,回到距今七世紀前的南宋末年吧~

黃公望是誰?

黃公望(1269-1354)出生在南宋的戰亂末年,傳說黃公望本姓陸,在戰亂中被高齡九十歲的黃樂收養,黃樂在人生的遲暮處才有機會擁有兒子,不禁感嘆:「黃公望子久矣。」所以這也是黃公望姓名和字號的由來。黃公望自小聰穎,12歲就通過神童科考(用現代的話來說,黃公望就是彼時的資優兒童),也通曉音律和儒、釋、道三家學說。黃公望在仕途波折後,進入提倡三道合一的全真教。一直到50歲才開始學習繪畫,師承五代畫家董源、巨然,也曾拜師趙孟頫。
 
〈富春山居圖卷〉的故事

在當時,元代政府不重視文人,所以像黃公望這樣的漢人知識分子,多隱逸在民間,繪畫也只是文人間互相餽贈的禮物。〈富春山居圖卷〉即是黃公望在元順宗至正十年庚寅(西元1350年)畫畢送給無用師的圖軸。黃公望在圖末寫下:

至正七年 僕歸富春山居
無用師偕往暇日於南樓援筆,寫成此卷。興之所至,不覺亹亹布置如許。
逐旋填剳,閱三、四載,未得完備。蓋因留在山中,而雲遊在外故爾。
今特取回行李中,早晚得暇,當為著筆。無用過慮,有巧取豪敚者,俾先識卷末,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。
十年,青龍在庚寅,歜節前一日,大癡學人書于雲間夏氏知止堂

 
從圖畫的題跋中,我們看見高齡八十歲的黃公望花了三、四年在經營、部局這卷圖軸,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而黃公望也早已預知,這幅畫將開啟人性的潘朵拉盒。此後,這幅畫便在不同的藏家手中流轉,開啟了一連串奇妙驚奇的旅程。到了明代,畫家沈周一度收藏〈富春山居圖卷〉,請朋友題字,不料竟被朋友兒子轉賣到市場。後來沈周雖在畫攤上見到〈富春山居圖〉,卻因價格太高,無力購回。 沈周鍥而不捨,籌齊足夠買回圖卷的金額再回到畫攤,圖卷卻早已被別人買走。傷心無奈之餘,沈周憑著自己的記憶背摹了這張圖。

這幅畫後來又輾轉落入明代畫家董其昌手中,直至清初藏家吳洪裕接承從祖父吳達可傳下之圖卷,吳洪裕視畫如命,連臥病彌留之際,都囑咐晚輩要焚燒圖卷,不再讓其他人擁有此圖。吳洪裕姪兒趁亂掉包,但傳世珍畫〈富春山居圖〉已被一分為二。一為〈剩山圖〉,藏於浙江省博物館;另一半〈無用師卷〉則典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。
延伸閱讀
 
想不到一幅傳世名圖竟會引發這一連串的事件,從古至今,上至一朝君王下至市井草民,有許多人因著對書畫的熱愛,或巧取、或強奪這些俊逸靈秀的作品。先前提到,黃公望師法五代畫家董源及巨然,巨然的作品〈蕭翼賺蘭亭圖〉即描繪了「蕭翼賺蘭亭」的故事。〈蘭亭集序〉是書法家王羲之的傳世創作,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子智永將〈蘭亭集序〉傳給他的弟子辯才和尚;當時,唐太宗是王羲之的大粉絲,他便派了御史蕭翼巧扮書生去接近辯才和尚,蕭翼與辯才和尚相談甚歡,又覺趣味相投,最後卸下心防將珍貴的〈蘭亭集序〉拿出展示,隔日外出,蕭翼便趁無人,輕鬆將字帖取走。唐太宗愛不釋手,最後〈蘭亭集序〉也進了唐太宗的陵寢,陪伴君王長眠。
巨然 蕭翼賺蘭亭圖
 

編編碎碎唸:
1. 因為古畫珍藏不易,所以沒有辦法長期展出。〈剩山圖〉及〈無用師卷〉只會展到7/31,想要一睹名畫風采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。另外,強烈建議八點半就儘早入場,要不然圖卷會淹沒在成千上萬的觀眾中...
2. 6/26(日)下午2:30-4:30,蔣勳老師在卓越堂會帶著大家一起破解黃公望,講座已經報名額滿,我們仍會利用網路直播讓大家在家也能輕鬆聽演講~ 

工商服務時間
這次蔣老師也出版了黃公望〈富春山居圖〉有聲書,博客來、金石堂和誠品書局都買的到喔~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ENDFOUND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