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0402.jpg 

連日陣雨的台北,難得放晴。

上週的例行會議改在台北市立美術館,順道參觀最近備受注目的現代藝術展「世外桃源:龐畢度收藏展」。


完工於1977年的法國龐畢度中心是一個外觀高度機械感的建築,大膽運用了藍色、紅色、綠色和黃色等鮮豔的設計,企圖將巴黎的現代流行與古典藝術結合起來,呈現當代藝術的雜揉,龐畢度中心也以收藏20世紀重要的當代藝術享譽國際。

這次亞洲巡迴特展,特別加碼於台北展出,展出地點在台北市立美術館。以「阿卡迪亞」(ARCADIA)為主題展覽,包含讓人耳熟能詳的馬蒂斯、畢卡索、夏卡爾、米羅、尚‧雷諾等繪畫、攝影、裝置藝術及動態攝影作品,每一件都代表著藝術世界進入20世紀後的多元變化與高度實驗性格。



購票後領取了導覽機,大夥魚貫入場,配奇第一眼看見的是葛蘭‧布朗(Glenn BROWN)的《結構與道德》(Architecture and Morality),怒放菊花的容器是穿著襯衫的人體,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念結合起來,造成觀看者的認知衝突,十分具有視覺效果。


巴爾蒂斯 (Klossowski de Rola Balthasar, dit)的《偉大的樹景》(Grand paysage à l’arbre)是配奇很喜歡的作品,雖是油彩畫作卻有粉彩淡淡霧色的效果,畫得雖然是一株枯枝,透過色彩與筆觸的運用,讓人有櫻花綻開的粉嫩錯覺。

尚‧杜布菲(Jean DUBUFFET)的《快樂的鄉村風景》(Campagne heureuse)運用純樸童趣的筆法,十分有趣,而掛在隔壁的保羅‧克利(Paul KLEE)《佛羅倫斯別墅區》(Florentinisches Villen Viertel),遠看像圖騰一樣的筆觸,若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建築物與樓梯的細部描繪呢。
    
裝置藝術吉賽帕‧帕諾內(Giuseppe PENONE)《呼吸陰影》(Respirare l'ombra)也是一件令人驚艷的作品,巨大的樹葉裝置藝術,走入其中有種寧靜的感覺,聲音好像就此靜止了。

而著重身體線條的享樂與和諧系列,前者呈現了豐腴歡愉的女體形象,後者則營造了身體與自然相合的氛圍。  

最後,配奇想推薦的是這次展覽的最後一幅作品:弗拉基米爾‧E‧杜柏薩斯基(Vladimir E. DUBOSSARSKY)與亞歷山大‧A‧維諾葛拉多夫(Alexander A. VINOGRADOV〉共同創作的〈草地上的午餐〉(Le dejeuner sur l'herbe)。裸體男女置身在一片自然原始世界中,豐盛的水果與食物表現出一片歡愉的氣氛,但是眼尖的你看到了嗎?畫中人物居然被接上好幾個個畫家的臉呢,頓時讓作品的隱喻更加曖昧。

〈草地上的午餐〉(Le déjeuner sur l'herbe).jpg        
   
趨勢教育基金會預計在今年12月,將邀請美學大師蔣勳籌劃一系列的莫內活動。這次的北美館之行讓我們對藝術畫作有了更多一點的認識,也成為我們日後籌備莫內活動的能量了呢。

展覽相關聯結
北美館
http://www.tfam.museum/

龐畢度中心收藏展
http://arcadie.tfam.museum/
提供部分畫作線上閱覽

票價
一般訂票 250
網路訂票 225
學生軍警 200
團體優惠 150-200
全省7-11同步發售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ENDFOUND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